来源:郑州郑飞医院妇科
病原体感染
• 外源性病原体: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,如淋病奈瑟菌、沙眼衣原体、生殖支原体等。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,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,引发炎症。
• 内源性病原体:来自原寄生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群,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。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时,这些病原体可大量繁殖并上行感染子宫内膜。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埃希菌、溶血性链球菌等。
宫腔操作
• 分娩、剖宫产:分娩过程中胎膜早破、产程延长、分娩后胎盘胎膜残留等,都可能导致病原体入侵子宫内膜,引发感染。剖宫产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,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,术后如果护理不当,也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。
• 刮宫术、人流术:这类手术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,使子宫内膜的防御功能减弱,细菌容易侵入并引发炎症。如果手术操作不规范,消毒不严格,感染的风险会更高。
其他因素
• 经期卫生不良:月经期间,子宫内膜有创面,宫颈口微微张开,如果不注意经期卫生,使用不洁的卫生巾、经期盆浴、经期性生活等,都可能使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,引发炎症。
• 子宫腔内病变:如子宫内膜息肉、黏膜下子宫肌瘤等,这些病变会影响子宫的正常引流,导致分泌物积聚,容易滋生细菌,引发子宫内膜炎。
如果怀疑有子宫内膜炎,应及时就医,进行妇科检查、血常规、C反应蛋白、病原体检查等,以明确诊断,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