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来源:郑州郑飞医院妇科

1. 主要病因:子宫内膜“异位种植”
目前最公认的机制是“种植学说”:
- 月经期间,部分子宫内膜细胞未随经血排出体外,反而通过输卵管逆向流入盆腔,最终“种植”在卵巢表面或内部。
- 这些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会像正常内膜一样,随体内雌激素、孕激素变化周期性增生、脱落、出血,但血液无法排出卵巢,长期积聚就形成囊肿,且会逐渐增大。
2. 常见诱发/高危因素
- 激素水平异常:雌激素过高或孕激素不足,会刺激异位内膜生长,因此育龄期女性(雌激素分泌旺盛)、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(如某些避孕药)者风险更高。
- 遗传因素:若直系亲属(母亲、姐妹)患子宫内膜异位症,本人患病概率会显著增加,说明遗传可能影响发病。
- 手术影响:宫腔手术(如剖宫产、人工流产、宫腔镜手术)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细胞脱落,随手术操作种植到卵巢,诱发巧囊。
- 其他因素:长期压力大、免疫力低下可能影响身体对异位内膜细胞的清除能力;经期剧烈运动、久坐可能加重经血逆流,增加种植机会。
巧囊可能导致痛经加重、月经异常、不孕等问题,若发现卵巢囊肿,需通过超声、血液检查,明确是否为巧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