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郑州郑飞医院妇科
感染因素
• 病原体感染:主要的病原体有沙眼衣原体、淋病奈瑟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埃希菌等。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性传播、血液传播或直接蔓延等途径感染附件。例如,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常通过性接触传播,引发附件炎症。
• 性传播疾病:不洁性生活、多个性伴侣等高危性行为,会增加感染淋病奈瑟菌、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的风险,从而引发附件炎。另外,若性伴侣携带病原体,在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中,很容易将病原体传染给女性,进而引发附件炎。
• 临近器官炎症蔓延:阑尾炎、腹膜炎等临近器官的炎症,可直接蔓延至附件,引起附件炎。例如,阑尾与右侧输卵管和卵巢相邻,阑尾发生炎症时,炎症可直接扩散至右侧附件,引发炎症。
卫生习惯因素
• 经期卫生不良:月经期间,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,若不注意经期卫生,使用不洁卫生巾、经期性生活等,容易滋生细菌,细菌上行感染可引发附件炎。
•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:分娩后或流产后,女性身体较为虚弱,宫颈口尚未完全关闭,此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,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,进而扩散至附件,引起炎症。
其他因素
•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:如刮宫术、输卵管通液术、子宫输卵管造影术、宫腔镜检查等,若手术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原有生殖系统慢性炎症,就有可能引起术后感染,引发附件炎。
• 放置宫内节育器:放置宫内节育器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附件炎,但如果在放置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,或者放置后个人卫生情况不佳,就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,从而引发附件炎。
• 身体抵抗力下降:长期熬夜、过度劳累、营养不良等因素,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,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人体并引发感染,增加患附件炎的几率。
附件炎主要是病原体感染所致。常见的病原体有沙眼衣原体、淋病奈瑟菌、大肠埃希菌等。感染途径包括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、经淋巴系统蔓延、经血液循环传播以及直接蔓延等。比如,女性在经期不注意卫生,使用不洁的卫生巾、经期性交等,病原体就可能侵入生殖器官引发炎症;还有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,如刮宫术、输卵管通液术等,如果手术消毒不严格,也可能导致病原体感染引发附件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