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郑州郑飞医院妇科
产后女性(尤其是顺产女性)
• 顺产过程中盆底肌受牵拉损伤:胎儿经阴道分娩时,盆底肌会过度扩张、拉伸,甚至出现肌肉纤维断裂,导致盆底肌松弛。
• 常见症状:产后可能出现漏尿(如咳嗽、大笑时漏尿)、阴道松弛、子宫脱垂(感觉阴道有异物脱出)、便秘等问题。
• 修复意义:及时修复可降低远期盆底功能障碍(如压力性尿失禁、盆腔器官脱垂)的风险,改善生活质量。
中老年女性(尤其绝经后)
• 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盆底肌退化: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,盆底肌支持结构会逐渐萎缩、松弛,功能减弱。
• 常见症状:容易出现尿失禁、子宫脱垂、阴道前后壁膨出等,严重时可能影响行走或排尿。
• 修复意义:通过盆底肌锻炼或医学干预(如电刺激、生物反馈治疗),可增强肌肉力量,缓解症状。
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的女性
• 压力性尿失禁:咳嗽、打喷嚏、跑跳时不自主漏尿,影响社交和生活。
• 盆腔器官脱垂:子宫、膀胱或直肠向阴道内脱垂,感觉下腹坠胀、有异物感,甚至脱出阴道口。
• 粪失禁或便秘:盆底肌松弛可能影响肠道功能,导致排便控制能力下降或排便困难。
多次妊娠或分娩的女性
• 妊娠次数越多、胎儿越大,盆底肌承受的压力越大,损伤风险更高,修复需求更迫切。
长期腹压增高的女性
• 如长期便秘、慢性咳嗽、肥胖(尤其腹部肥胖):持续的腹压增高会加重盆底肌负担,导致或加重盆底功能障碍,需及时干预。
其他情况
• 曾接受过盆腔手术(如子宫切除术)的女性,术后盆底支持结构可能受损,需评估盆底肌功能。
建议及时评估的信号
• 出现漏尿、阴道坠胀感、性交疼痛、排便异常等症状;
• 产后42天复查时,医生通过盆底肌肌力检测、超声等评估发现盆底肌功能异常。
注意:盆底肌修复并非必须手术,轻度问题可通过凯格尔运动、盆底康复仪等非手术方式改善;中重度问题可能需要结合电刺激、生物反馈治疗,甚至手术。建议先到妇科或康复科做专业评估,再制定修复方案。